《哈尔滨理工大学报》

用青春的激情托起西部孩子们的希望

面向基层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道

时间:             查看:704   
  毕业生简介:曾梅,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,学校“心系祖国需要、志愿服务基层”优秀毕业生,西部计划志愿者。
  我支教的桔柑9年制学校,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乡。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这里,虽然早已有心里准备,但还是被这里的贫瘠、荒芜、孤寂所震撼。山大沟深,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,四周是寸草不生的荒山,刚来时学生正放暑假,校园里异常的寂静。将近八百人的学校,只有一个水龙头,为了节约用水,校长把总阀关得很小,水只有一股细流,而且盐碱化很严重,又涩又苦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学校竟然没有厕所,真难以想象这么多年学校师生是怎么过来的。
  和我一起分到这里的还有2个东北男生,我们住的地方是学校闲置的教室,一间大瓦房,年久失修,校长临时叫人把它隔成了3间,我们一人分住一间,这既是我们的卧室,又是厨房,同时还兼做办公室。我们自己买菜做饭、架炉子取暖,这里没有市场,得去二十多公里外的市里买菜,每周一次。
  这里原本只有小学,前年创办了附中,今年的中学毕业生是第一届,由于家离得远,许多学生只能在学校附近租住民房(学校无教师宿舍,更没有学生宿舍),这就是所谓的住校生。住校学生生活很艰苦,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,共睡一张床,窄小而拥挤的屋子连一张写字的桌子都放不下;他们每天放学后自己生火做饭,有的用炉子,有的用煤油炉,做饭时整个屋子充满了煤油的味道,就算是再可口的饭菜也咽不下,更何况他们天天吃的都是洋芋蛋子。甚至有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过着独立的住校生活。还有一些家远而又未住校的学生,从家到学校得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,他们早晨5点不到就得从家里打着手电筒出发,在7点半前赶到学校做早操,不管刮风下雨,严冬酷暑从不间断。而学生脚上穿的永远是自家做的布鞋,再冷的天也是如此。现在国家免收了学杂费和部分学生的书本费,使部分学生得以继续求学,但还是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早早地离开了学堂,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童年的欢乐,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。
  闲暇时喜欢到学生的住处转转,但每次都让我既辛酸又感动,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还能够坚持刻苦学习,他们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。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帮他们多补功课,买辅导资料,和他们谈天说地,谈生活、谈社会、谈理想,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我将以此为准则,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从心灵深处打动、感染他们,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令我欣慰,令我感到自身价值的升华,他们灿烂的笑脸是我最大的欣慰!
  虽然服务西部的工作远非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,但是我到西部志愿服务,不是一时的冲动和盲目,而是一种期待已久的感觉,是年轻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召唤我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来到这里一年多了,我没有被困难吓倒,我的热血没有凝固,而是在这片古老而又厚重的黄土地上更加的沸腾。这是一次历史的机遇,一次珍贵的挑战,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,我要用肩膀承受住这个重任,我要用青春的激情托起西部孩子们的希望!

哈尔滨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8070次访问,全刊已有6663117次访问